【名师说专业】之四: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介绍人:杨夏薇,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
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简介: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应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旨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管理技能和决策能力;二是综合性,注重管理学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应用。该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理论知识,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熟悉人员招聘与选拔、组织与岗位设计、培训与开发、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人事管理职能和具体操作,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和较高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拥有综合模拟实验室以及配套专业软件,将开展多项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实训;采取请企业家进课堂,开设校企共建课程;强调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确保学生技能能够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专业代码:120206
一、培养目标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竞争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精通国家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
3.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为解决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应用性人才。
二、毕业要求
通过本科阶段学习,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的毕业要求(能力):
1.知识要求
1.1通识性知识:熟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和工科方面的知识;熟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以及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具有一定的公共外语知识。
1.2基础性知识:掌握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统计学、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1.3专业性知识:学生须系统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工商管理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及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理论及方法;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及发展动态。
2.素质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
2.1 思想道德素质
学生需要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较强的形势分析和判断能力;树立法制观念、公民意识,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价值观念和应有的爱国主义情怀。
2.2 专业素质
学生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发现组织管理问题的敏锐性和判断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能够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解决组织的管理问题。
2.3 文化素质
学生需要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文化品味、人文素养和时代精神。
2.4 身心素质
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积极乐观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正确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以及社会人际关系,具备稳定、向上、坚强、恒久的情感力、意志力和人格魅力。
3.能力要求
3.1具有计算机和英语的应用能力;
3.2具备运用管理和经济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能力;
3.3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4具备运用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和规则来指导企业经营活动的能力;
3.5 具备专业沟通、团队协作和协调能力;
3.6 具有有效处理组织人力资源事务的基本能力;
3.7 具有实践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设计、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技能;
3.8 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强,具有一定的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政策执行能力;
3.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专业能力实现矩阵表
序号 |
专业基本能力 |
实现(课程名称,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
3.1 |
具有计算机和英语的应用能力; |
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商务英语、人力资源专业英语 |
具备运用管理和经济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能力; |
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 |
|
3.3 |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
统计学、经济信息资源运用、管理信息系统; |
3.4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经济法、中国税制;
|
|
3.5 |
具备专业沟通、团队协作和协调能力; |
管理沟通、大学生心理健康; |
3.6 |
具有有效处理组织人力资源事务的基本能力; |
企业文化与伦理、创业管理; |
3.7 |
具有实践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的基本技能; |
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学、员工培训与开发、企业战略管理、招聘与录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员素质测评; |
3.8 |
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强,具有一定的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政策执行能力; |
大学语文与应用写作、商务谈判、社交礼仪; |
3.9 |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
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双语) |
专业方向 |
||
方向一网络招聘与猎头专业能力 |
||
1 |
具备网络招聘的基本能力; |
网络招聘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 |
2 |
具备猎头方向的基本能力; |
心理学基础、猎头、职业生涯管理、企划书写作、客户开发、人际关系; |
3 |
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
企业运营虚拟仿真综合实训、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
方向二企业行政管理专业能力 |
||
1 |
具备进行企业战略分析与规划的能力; |
企业战略管理、运筹学、决策模拟实训、ERP实训、 |
2 |
具备处理企业行政事务的能力; |
中国税制、时间管理、档案学、应用统计、领导科学; |
3 |
具备一定的开拓应变能力,能适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要求; |
企业运营虚拟仿真综合实训、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
4 |
具备正确的择业观和树立创业意识,具有信息搜集与筛选、市场机遇分析与捕捉、制定创新方案实施创新能力。 |
创业管理、经济信息资源运用以及创新创业和各类素质拓展课程。 |
三、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员素质测评、企业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社会保障学、员工培训与开发、员工招聘与录用、员工关系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训、课内上机、课内实训、实习、综合实践、专业实训、公益劳动、实习、毕业论文等。
1.实验实训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应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实践教育基地、实训基地,开发实验和实训课程。实验和实训课程按照由基础到高级、由单项到综合、由感性认识到体验创新的方式进行。主要包括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两个方面:
课程实训有:培训与开发技能实训、绩效管理技能实训、薪酬管理技能实训、人力资源测评实训。
综合实训有: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企业经营虚拟仿真综合实训。
2.实习
实习分为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
2.1认知实习是指组织低年级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以获取各专业领域的感性知识,巩固所学理论。具体是组织专业学生前往人力资源公司、猎头公司或者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进行参观,接受企业专家的参观指导。
2.2专业实习是指组织高年级学生在完成大部分专业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使学生了解各自领域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规则,运用专业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具体是有组织的安排学生赴人力资源公司或部分公司的人力资源进行为期7周的实习
2.3毕业实习:学生在完成了课程学习和在校实训实习环节的基础上,分散到企业中去进行实习工作的环节,是学生职业化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在实习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使学生获得独立工作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目的地围绕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进行毕业实习,以便在实践中获得有关资料,进行并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3.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包括社会调查、支教活动、勤工助学、公益活动和创业实践等。本专业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实践,丰富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4.毕业论文(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体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鼓励学生采取学术论文、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管理实验、创业模拟等多种形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应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具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或创新意义。
五、学制与学分要求
1.学制:基本学制为四年,可实行弹性学制,但修业年限不得少于三年,最多不多于六年。
2.最低学分:毕业最低学分180学分,其中必修138学分;选修42学分。 (每位本科生毕业前需修满通识选修课10学分;专业方向学修课22学分,实施课外创新创业学分制,每个本科生完成课外创新创业学分不少于10学分)
六、授予学位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所有的教学与实践环节且成绩合格,毕业论文达到合格要求;英语(其他外语语种参照执行)通过全国大学英语考试(CET)四级或达到相应要求(具体条件由学院确定);体质健康测试达到教育部要求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将准予毕业。达到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七、获证要求
要求获取双证: 要求获取专业学历毕业证书外,还要求至少获取一门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本专业将提供如下证书考试的组织培训: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证、助理心理咨询师考证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