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系2015年工作总结

作者:编辑:石畅来源: 发布时间:2016-09-14点击次数:


2015年,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经济与管理系按照“湖北大学知行学院2015年工作要点”布置的任务和要求,根据年初制订的“经济与管理系2015年工作计划”的安排,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大局,加强课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经过系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教学、教科研及专业建设、学生管理、党建等方面均取得了应有的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 2015年度,我系本专科学生总人数1788名,其中本科生1640人、专科生159人,分41个班级。2015届本专科毕业生586人。2015年入学新生414人。

2. 截至2015年11月,经管系聘请专业教师总数39人,其中专任教师16人、兼职教师3人、外聘教师20人,内外聘教师约各占50%。专任教师16人中,男性3人,女性13人、占81.3%;研究生以上学历14人(含博士2人)、占87.5%;副教授4人、占25%,讲师7人、占43.8%,助教1人,职称未评4人;50岁以上2人、占12.5%,40~50岁2人、占12.5%,30~40岁8人、占50%,30岁以下4人(还有一个90后)。兼职教师3人、均为副教授。外聘教师20人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12人、本科5人(注:副教授4人、讲师1人),硕士以上学位占75%;教授1人、副教授7人、高级职称占42.1%,讲师8人、占42.1%,其余4人。专任教师中有企业工作经验超过1年的教师3人,内外聘教师中双师型教师5人。

本年度我系设专业教研室6个,分别为工商管理教研室、市场营销教研室、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工程与物流管理教研室、金融学教研室和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本年度全体教师承担并圆满完成本、专科及高职三个层次共计41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全年实现零教学责任事故。

3. 2015年全系担任学生管理任务的辅导员10人,全部为党员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因为管理不到位的责任事故,各项工作井井有条。

二、教学工作总结

(一)主要教学工作完成情况

1.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2015年,圆满完成1799名学生、41个班教学工作任务,全系内外聘教师完成全年教学工作量约13266学时;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体教师认真备课,自编新的教案,认真组织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良好,教学秩序稳定,教学效果良好,专任教师全年教学事故率为0%,全年调课率控制在5%以下,专任教师平均完成听课12次,作业全批全改,在2015年上半年学生教学测评中,优秀率(测评分在90分以上)达到100%。

2.抓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一帮一,以老带新”的制度,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落实彩虹计划,开展对外交流学习、培训,加强外聘教师管理,实施“一对多”外聘教师帮联服务计划,提高外聘教师的教学质量。2015年新进年轻教师3名,专职教师参加各种校外学术会议15人次,参加学术讲座35人次,专业培训8人次,另有一位专任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3.抓教研科研,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教科研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2015年,尽管教学任务繁重,我系教科研工作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各教研室、科研团队围绕学院转型发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专业课程的设置、专业的特色建设、理论教学艺术、学科前沿问题及社会服务等开展教科研活动。营销教研室本年度参与的研究课题共2项。其中省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1项。由营销教研室主任鲁汇老师担任主编、陈子清老师任副主编的教材《国际市场营销》,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由陈子清老师主持的两项省级教改项目已上报正在审批中。国贸教研室本年度完成的院级研究课题《独立学院国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旨在指导提升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全体教研室老师公开发表论文3篇,参与编写教材3部。工商管理教研室公开发表论文4篇,目前正在编写管理学教材和统计学教材,预计2016年4月份完成。金融学教研室全年完成论文3篇,各级教科研项目三项,编写教材2部,其中孙超博士论文《A parallel grey theoretic model of inland water transport management》,EI和CPCI检索收录;主持省粮食局、省财政厅课题《推进湖北粮油工业转型升级的产学研联盟模式研究》,获7万元经费支持。

4.实践性教学取得丰硕成果

为贯彻学院“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教学成果。

一是校外竞赛活动成绩突出。按每专业一项校外竞赛活动的要求,已开展九项校外竞赛活动,国贸教研室组织201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同学,参加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队获团体三等奖,段大斌同学获个人单项二等奖,多位同学获个人单项三等奖,张娥和马欢欢老师获教师指导三等奖,成绩优异。营销教研室组织学生参加了2015年“周黑鸭杯”湖北省大学生营销策划挑战赛。湖北省大学生营销策划挑战赛由湖北省市场营销协会主办,为省内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类级别最高、认可度和参与度最强的学科竞赛,已连续举办6年。本次大赛,以“制定周黑鸭公司的O2O商务模式方案”为主题,历时近3个月,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吸引了全省48所高校672支代表队报名参与角逐。市场营销教研室积极组织准备,组建了18支学生团队参与比赛。教研室指定专业教师,开展“一对一”的参赛队指导培训,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准备,小组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学习讨论、调查探索和营销创意实践,评选出了校区预赛的一二三等奖。所有参赛作品由企业和高校专家评委组成的评审团经过三轮评审,我系龚峰老师指导的丑小鸭团队和青鸿团队、鲁汇老师指导的日月盈缺团队入围复赛,“丑小鸭”团队一路过关斩将,以复赛答辩第四名的好成绩进入决赛。在进入本次大赛决赛的20支队伍中,我院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作为仅有的两所独立学院在与其它一本、二本院校同台竞技中,展现了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临场表现,并于决赛演讲答辩中获得大赛三等奖,同时经济与管理系龚峰老师获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我院获得大赛组织奖。至2015年我院的参赛小组和人数突破了历届,成绩也逐年提升,并且在全省高校中屡次以执行迅速、组织得力、成绩斐然而获得大赛举办方和企业方的称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研室组织学生参加首届湖北省大学生人力资源沙盘模拟大赛,并获三等奖的好成绩,并首次搭建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竞赛平台。工程与物流管理教研室组织工程管理专业参加全国BIM比赛,已进行比赛前期交流、比赛启动、团队组队报名、BIM培训及指导,并获得全国决赛全能组三等奖的成绩;

二是各专业实习实训计划完善,执行有力。目前主要校内实训活动有:工管教研室组织开展大学生校园生存体验竞赛活动;营销教研室组织“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校园集市”活动;国贸教研室组织了国贸手工实训和上机实训。工管、营销和物流专业开展ERP沙盘实训。

校外实训有突破:工管专业组织已有两批学生到永旺公司实习,今年5月份由钟院长带领相关教师和学生到永旺公司听取学生实习情况汇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已选派有多名学生参加百胜餐饮企业武汉公司实训,打破经济管理类专业不能组织企业实习的魔咒,实现了校外实训的突破,10月已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工程管理与市场营销深入汉口北各专业市场,积极谋划校企合作,初见成效。

三是抓大学生创新计划。本年度完成2015年度立项的三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结题工作,新增申报七项2014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经评审批准立项两项。

四是完成2015届428位毕业生的论文指导答辩及评优工作,完成2016届408位同学的论文选题、开题工作,论文工作进展顺利。

5.抓对外交流,拓展学术视野

2015年经管系聘请校外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举办讲座8次。参加各种学会(协会)学术年会、行业峰会、学术报告会、沙龙论坛10场次,参加校外教研交流活动、博览会3批次,12人次参加了各种进修班、培训班的学习。

(二)2016年教学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

1.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学院转型发展大局,以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管理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笃行 “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调整培养模式,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集群建设、课程及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及体系建设、实验室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全系教师实践教学水平能力的提高,着力培养学生应用技能、专业性格、职业素质努力建成管理、经济学科特色鲜明,办学成果突出,总体教科研水平社会认可,服务地方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经济管理专业基地。

2.工作目标

1)专业布局及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地方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专业定位精准。

2)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形成经济管理应用技术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3)超过50%教师达到双师型标准。

4)建设面积近1000平米的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中心,完成中心网站建设。

5)按照每个专业至少5家有实力的企业标准,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有效的校企合作,现期与阿里集团、慧众聚成、卓尔集团合作作为突破口。

6)专业(集群)网站建设内容充实,主要专业基础、专业主干课程上校园网。

7)每位教师至少一次参加对外学术交流,必须提交专业学术论文。

8)达到约500人/年招生人数、2000人左右在校生规模,就业率、考研率等显性指标有明显上升,教科研成果数量及质量有提升。

9)完成一套符合转型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体系。

3.主要措施

1)优化专业布局及专业发展方向

工商管理向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方向发展;市场营销专业向互联网营销方向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向跨境电商方向发展;金融学专业向互联网金融方向发展。人力资源、工程管理、物流管理等初办专业暂时稳定。拟2016年开办工程造价专业,并申报开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为此建议电子商务专科回归本系。

加强专业集群建设,针对现有专业布局,建设工商管理类专业集群(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经济类专业集群(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本)、物流管理与工程专业集群(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程造价)三大专业集群,每个专业集群要有一名担纲教授。

2)建立“2+1+1”人才培养模式

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本科应用技术转型的发展方向,建立“2+1+1”人才培养模式

“2+1+1”指的是本科四年的“三段式”时间安排:2年的公共和学科基础教育+1年专业(集群)及应用技能教育+1年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模块化”是指专业教学计划中,按照因材施教的要求设置课程,并将课程模块化;

“开放式”是指为适应经济管理类就业市场需要及其变化,既要保持人才培养计划的稳定性,也注重其灵活性,增强就业适应能力,开展多方向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联合培养、跨专业培养等。

3)课程及课程体系建设

①课程设置及课程模块

一是优化课程设置。按照应用转型要求,进行各专业课程设置的大梳理,减少纯理论或偏理论课程,增加应用实践、技术技能、案例课程及校企合作课程,杜绝课程重复设置。

二是理顺课程逻辑。改进和完善课程之间的逻辑结构,优化课程时序衔接的形成最佳时序衔接。

调整课时安排,调整各类课程之间的学时比例关系, “三增三减 ”——即增加课外学时减少课内学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空间;增加选修课学时,减少必修课学时,现行的教学计划中,必修课占70%,选修课占30%,但绝大多数选修课实际上当必修课在上,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很少,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增加实践课学时,减少理论课学时专业实践课占总学时的比例不得低于 40%

四是将课程模块化。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设置针对性的课程模块,分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必修课程模块包括公共课程模块、学科基础及专业集群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包括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职业资格课程模块、考研课程模块、跨专业及创业创新课程模块、校企合作课程模块、其他课程模块等。

②课程及教材建设

一是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以5年为期,先易后难,以专任教师为主、外聘教师为辅,各专业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均组成课程小组(可相互参与)和课程负责人统一教学大纲,重点编制落实实践教学大纲。

二是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每专业选定不超过5门专业核心课程,制定计划,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突出课程内实践、技术技能教学。

三是课程建设分级管理。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建立课程建设分级管理制度,通过考评,专业课程分为合格课程、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分别进行建设,精品课程全程视频上校园网,优课优酬。

四是教材建设与教材选用。按照一人至少一本教材的目标,鼓励专任教师编写教材,重点编写专业实训教材和案例教材。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在教材选择上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尽量选择优秀教材,内容不完全符合应用转型要求时,课程负责人应组织编写补充讲义充实到教案和课件之中。

4)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专业建设的基本组织是教研室,核心力量是教师,但的教师不能只是传统意义的学历型、传道型教师,还应是能适应应用型转型发展需要的技能型、授业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措施。

①建立专业“双带头人”制

一是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从专业协会或高校聘请有影响的教授作为学术导师,以利于站得高,开阔眼界与胸怀;二是职业导师,从行业协会或企业聘请中高级管理人员,作为职业导师,以利于站得实,立足技能与就业。每专业每学年组织2~5场专业“双带头人”讲座或研讨会。

②建立教师“双师型”培训

认真贯彻落实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管理规定,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在职进修、培训和深造通过国家组织的中级以上专业技能培训考试,取得国家承认的专业技能资格通过国家组织的各类执业资格考试,取得中级以上执业资格证书。鼓励和支持教师进驻企业实践、调研和进行项目咨询,以提升教师整体的实践教学能力。

③外聘教师“双百计划”

一是百名双高(高学历、高职称)外聘教师队伍。通过加强与湖北大学商学院、省内其它高校相关专业、各专业协会联系与合作,建立 “双高”外聘教师信息库;二是百名双馨(德艺)企业讲师队伍。通过加强与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单位、各行业协会联系与合作,建立 “双馨”企业讲师信息库。力争3~5年内,外聘教师信息库中,总人数达到200人以上

5)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经管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素质训练、业务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三个部分。按照“有利于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和职业技能,有利于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创新能力”的要求,体现与理论教学体系平行、渗透与互补的特点,构建基于“三大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三大平台”即:基础平台、业务平台和综合平台;包含听说读写训练、课内验证试验、认知实训(3D仿真)、课内单元实训、课程综合实训、实训课程、专业综合实训、职业资格培训、跨专业综合实训、社会调查与实践、校企合作实习、课赛结合综合训练、创业创新实训“十三类实训”基于三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如图5所示

5 “三大平台、十三类实训”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图

基础平台:包括到听说读写等基本素质和能力训练、专业基本理论的验证性实验、企业参观调研和通过计算机3D仿真实训学习。

业务平台:包括课内实训、课程综合实训、实训课程、专业综合实训和职业资格培训等。单元类训练课程,主要是针对专业课程中的某一单元或章节的内容的训练;课程综合实训主要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全部或主要内容而设计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训课程指专设的专业实训操作类课程;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主要是针对多门甚至是全部专业课程内容组合在一起进行的训练,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运用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综合性最强的一种训练形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职业资格培训指按照不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组织的针对性培训。

综合平台:包括跨专业综合实训、社会调查与实践、企业实习、课赛结合综合训练、创新创业训练等。跨专业综合实训是指经济管理类多专业的综合实训;社会调查与实践是指利用寒暑假期,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企业实习指开展校企合作,按每个专业不少于5个企业的标准,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课赛结合综合训练指积极组织参加校内外课程、专业竞赛活动,以赛促学,提高师生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训练平台是指拓展提高综合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一般具有研究、开发和创新性的特点。

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中心的建设为经管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经过近两年时间酝酿筹划,按照“多专业统筹规划,应用技能导向,软硬件资源开放共享,提升实验室使用效益”的基本原则,将建成10间、面积近1000平米的高质量高水平的软件模拟及沙盘仿真的专业实训实验室和跨专业综合实验室,建成后,能较好满足经管类各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再经过3~5年的建设完善,在条件成熟时,力争申报建设省级重点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中心。中心建成后希望既满足实验实训教学需要,又能服务于武汉市汉口北“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及“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大中型企业培训以及横向课题取得与研究。

6)全方位多模式开展校企合作

从以下八个方面全方位多模式开展校企合作:

教学见习模式。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到合作企业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

教学实习模式。学院与合作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技术学习后,到实习基地参加短期教学实习(1月以内)

工学交替模式:校企合作制定教学计划,合作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企业文化教育课,在合作企业接受工作技能训练。

顶岗实践模式:顶岗实践也称3+1”教学模式,即学生前年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后,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

“订单”合作模式:按照2+1+1”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后,从第六学期开始,按照自愿原则,选择参加企业订单班课程培训学习,培训学习结束后,经过双向选择,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学院派人参与管理。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

产学研合作模式:合作科研开发,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进专业发展,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⑦联合办学模式:通过与企业、教育集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实现招生、实习、就业联体同步。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共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企业也可以从实训学生中优先选拔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实现联合办学目标

⑧政企校合作模式:“江北经济论坛”为合作平台,不断夯实的合作基础,完善合作机制,发掘政企资源,强化专业建设

此外,还应加强招生与就业工作、加强宣传工作及经管系网站建设、加强系管理制度建设。

三、学生工作总结

2015经管系在册学生1799人,编41个班级,其中12级12个毕业班,学生469人,13级9个班,学生436人,14级10个班,学生444人,15级新生班10个班,学生414人,学生工作队伍共有10人。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系部领导班子的团结努力下,经管系学生工作队伍进一步转变观念,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具体工作情况

1.继续完善学生日常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2.落实了辅导员日常工作考核制度,做到有计划工作,有工作总结,每周有例会,每月有评比,及时解决问题,防范,杜绝管理上的盲点疏点。

3.坚持不懈抓好对学生的校纪校规教育,安全教育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建立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机制,杜绝发生学生恶性违纪事件和安全责任事故。

4.进一步规范并抓好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了报道注册,毕业班实习,毕业生离校,迎接新生,评优评先,奖助学贷等重要工作环节,注重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和教育性。

5.严格落实课堂的监控和管理。推行辅导员和教师联系制度,认真落实辅导员老师下课堂的管理制度,形成任课老师,辅导员老师,学生干部齐抓共管促学风的局面。经管系全年整体到课率均在学院整体水平。下半学期无一起学生晚归情况。

6.抓好公寓文化建设,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宿舍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整合宿舍管理力量,明确工作职责,我系学生党支部的‘“ 一带一寝"品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学生工作成绩

1.全年学生工作稳定有序,无学生安全情况发生,系部落实了心理健康,奖助学贷,毕业生工作,创业孵化,学生党建工作,公寓建设,学生活动等各项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学生会活动:2015秋季运动会我系取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获得精神文明奖的称号,11月迎新杯篮球赛我系取得了男子第一名和女子第二名,11月的体育文化节广播操比赛中,我系获得第二名。12月的五球联赛的优秀寝室评比中我系内八 310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优秀寝室的称号,12月16日学院体育文化节我系承办跳绳比赛并获得团体赛第一名。

3.学生创新创业:2015湖北省精创教育人力资源沙盘比赛我系学生田紫薇获得三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移动互联网专项比赛我系12级学生吴越峰获得三等奖.他所带领的团队开创的“老乡好”APP获得湖北省创业扶持资金五万元。该生也先后获得湖北省创业类比赛奖项3项,武汉市创业类奖项一项。 在2015“周黑鸭杯”湖北省大学生营销策划挑战赛总决赛我系学生获得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11月我系大二学生团队“悠然特工队”和大一新生团队“长江小六'队获得湖北省长江商报第七届大学生校园营销大赛最佳人气奖。12月在学院组织的知行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大赛中,我系学生的“果真好”项目获得最具萌芽奖。

4.学生党员进公寓暨公寓建设:2015下半年学院启动的基础文明行活动中,我系积极响应,并首创在全系193间宿舍内推行了经管系学生党支部宿舍责任区暨“一带一寝”品牌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系的楼道垃圾,卫生情况都比以前有显著提高,在全院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寝室卫生检查情况公布优秀寝室中 ,全院前五名均由我系寝室占据,12月在学院组织的千百十寝室文化节比赛评比中,我系有四间寝室进入前十名,其中甘露老师的内六210寝室位居全院第一名。

5.其他获奖情况:2015知行学院“青春作伴好读书'的读书节活动中 我系获得优秀组织奖。12级卢敏同学获得2015“国家奖学金”。金灵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毛鑫同学获得全国“外研杯”英语阅读大赛二等奖。

(三)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1.加强工作主动性、前瞻性

学生工作千头万绪,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较多,学生工作的效果有待改善。辅导员的工作一定程度上还处于简单听安排,按要求办事的低层次,使得我们的工作存在被动状况。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我们的人才培训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

2.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面对自主性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等90后学生的提点,如何在继承原有工作方式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改进工作,虽然在2015年我们已有一些尝试,但仍显不够,这将是我们之后努力的重点。



经济与管理系  

20151228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